为提高青少年急救意识,掌握“黄金四分钟”急救技能,我院联合宜兴市图书馆于今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宣讲活动。急诊急救学组成员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与沉浸式实操,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生命必修课”。

活动亮点速递——
1. 理论科普:PPT讲解+视频短剧,让知识“活”起来
“心跳骤停时,每延迟1分钟施救,存活率下降7%-10%!”活动中,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图文并茂的PPT,深入浅出地讲解心肺复苏(CPR)的适应症及操作流程,完整展现“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全流程。
异物卡喉怎么办?如何自救、他救?
2. 专业示范:急诊急救学组成员手把手拆解动作要点
“手臂垂直、掌根发力、按压深度5-6厘米……”学组两名成员在人体模型上同步演示CPR标准动作,同时强调常见误区:“按压时手指翘起会分散力量”“人工呼吸前必须开放气道”。小朋友们紧盯示范。
异物卡喉,牢记口诀:剪刀、石头、布!

3. 实战演练:小朋友变身“急救小卫士”
最火爆的当属实操环节!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在模型上练习,学生家长们也互动参与。
家长心声——
“急救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公益课很有意义!
希望通过今天的急救社团活动,能在大小朋友心中种下‘敢救、会救’的种子,让更多‘第一目击者’成为‘第一施救者’。”
一场宣讲,十分收获。本次活动以“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让急救知识走出课本,期待未来,年轻一代“急救先锋”能将技能传递得更远,让社会多一份温暖的安全感。
供稿人:急诊室 纪春燕